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成果展示日

上星期四是我們的成果展示日。我飾講述者,已把台詞都牢牢的記住。並準備在台上演繹。在那天,我們卻走位不正,不記得台詞,但我們沒有放棄,反而在大家的協調下,努力地把我們最好的狀態表現出來。
我們雖然表演得不太完美,但我學會團體精神、與人相處的技巧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。

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

感想 林思彤

我在這次專題研習中, 可以認識到項羽, 更深入知道項羽的故事。另外, 加深了解電腦原來是我們的好幫手, 因它令我在這裏找到很多有用的資料, 令我順利完成今次的任務, 多謝你!

最後, 我覺得很開心, 因在這次專題研習中可以和幾位同學分工合作.
令我們學會了團結就是力量. 在這裏衷心感謝黎老師悉心的指導下, 令我們這小組可以順利完成專題研習.

感想 蘇顥萌

這次專題研習,我獲益良多,讓我知道項羽是楚國貴族,與楚王室有血緣關係。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,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。項羽建議進兵,但宋義不接納,項羽便殺了宋義,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,擁立羽為假上將軍。項羽派人稟報懷王,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項羽進兵鉅鹿,在前207年的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決,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。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
也感謝Adiran,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完成「西楚霸王傅」。

感想 陳紫曈

這次的專題研習,讓我學懂了項羽的個性、身世......最大的收穫就是,可以知道項羽的情人虞姬,為了他而自刎,真感動呀!Adiran還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完成「西楚霸王傅」真要感謝他呢!

項羽的簡介

項羽是楚國貴族的後代,祖父項燕、父親項超在楚國保衛戰中死亡,所以項羽小小年紀巳經立志反秦。
他是由叔父項梁養育成人。項梁先教他文和武,然後教他兵法。但項羽讀書寫字時,卻半途而廢;學習武功時,卻又虎頭蛇尾; 教他兵法時,項羽略知一二便不學了。
他長大後,成為一位力大無窮的大漢,能舉起一個非常重的鼎,並在吳中(今蘇州) 起兵反抗秦朝的暴政。他打仗十分勇敢,但是卻對反對他的人毫不留情。他成為西楚霸王後,便分封諸侯,定都彭城。
楚漢相爭時,項羽曾擊過漢王劉邦的軍隊,但善伊用人才的劉邦很快便捲土從來,楚軍節節敗退。由於項羽的愛姬–虞姬為了項羽而死,因此重情的項羽便作下了垓下歌。
最後,楚軍全軍覆沒,項羽沒有聽取烏江亭長的勸告,乘船到江東東山再起,於烏江自刎而死。

感想 盧俊宏

經過多次努力,我們終於步入成果展示日的準備狀態。我為同志們寫了一篇叫西楚霸王傳的劇本。我當初認為為項羽寫一篇精彩的劇本是沒有可能的事情,但是我在寫劇本時,卻發現原來這件工作十分有趣,漸漸投入寫作,把劇本寫好。我完成劇本後,便把它傳送給黎老師,老師亦和我們一起綵排。
我感到歡天喜地,因為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項羽的生平; 而且老師悉心教導我們排練,為我們拿取冠軍的夢想奠定好基礎。

余逸朗--感想

我覺得學校為我們舉辦專題研習是一件很好事情,因為我們可以一起努力,一起學習,很開心。如果我們只是以上課的方式去學習,一定會很沉悶。但有了這個專題研習的活動,同學們就可以一起學習認真地面對問題各學習合作解決困難。

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

5a肥max 项羽資料

项羽:
項羽(前232年-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古代中國將領,秦下相(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)人,後遷吳中(今江蘇省蘇州市)。秦末時被楚义帝封為「魯公」,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,秦亡後自封「西楚霸王」,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,後在楚漢戰爭中的垓下之战為劉邦所敗,逃亡至东城被杀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称项羽在烏江(今安徽和縣)自刎而死。

项羽的勇武可稱天下无敌(中國歷史对其有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的评价),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以勇猛聞名的統帥,「霸王」一词,专指项羽。

項羽資料肥MAX

家世出身
项羽是项燕的孙子,楚国的贵族。项羽家族乃楚宗室,项氏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,後被封于项地,所以以地为氏。[來源請求]

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將領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,[1]即双眼各有两个相叠瞳孔,是中国传统上认为的圣人异相,之前重瞳者,有傳說帝王舜与春秋五霸的晋文公。

项羽身长八尺有余(《汉书》中记载为八尺二寸)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

少有大志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說項羽「少時,學書不成,去,學劍,又不成。」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,羽說:「書足以記名姓而已。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」於是項梁不教他讀書與劍術,改教他兵法,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,便不肯全部學完。

後來項梁因故殺人,躲避仇家,連同項羽逃亡到吳(今江蘇南部)定居。秦始皇巡遊會稽吳中(郡治在今浙江湖州)時,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,羽說「彼可取而代之」,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
起兵反秦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七月,陳勝吳廣起兵反秦,到了九月,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。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。項梁在吴县(今苏州)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

後來項梁率領八千乌程兵(即是那八千江东子弟兵)渡過長江,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,兵力增至六、七萬人,進駐下邳。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,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熊心,立他為楚王,仍號“楚懷王”,以爭取楚地民心。


鉅鹿之戰
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,章邯其後率軍攻趙國,大敗趙軍,趙王趙歇退至鉅鹿(又名巨鹿)。楚懷王自定陶敗後遷都至彭城,任命宋義為上將軍,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,並封項羽为长安侯,鲁为采地,故项羽又称魯公。项羽败亡后,鲁地仍然为项羽守,不降汉,至见项羽人头,且刘邦满足鲁人的要求后方降。懷王與諸將約定,「先入關中者」封王。[1]

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,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。項羽建議進兵,但宋義不接納,項羽便殺了宋義,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,擁立羽為假上將軍。項羽派人稟報楚懷王,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前207年,項羽進兵鉅鹿,先遣英布、蒲將軍兩將率二万人渡河擊秦軍,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,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沒退路,只有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沉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最后项羽九战九胜,據司馬遷《史記》記述,楚軍無不以一敵十,大破秦军三十万。當時帶領援兵的諸侯僅作觀戰(即成语“作壁上觀”),项羽辕门召见时,諸侯全部吓得跪行,无一敢抬头看项羽(膝行而前,莫敢仰視)。項羽成為「諸侯上將軍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秦將軍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坑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却沒有殺死仇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,打算以章邯等人來治軍於秦朝的舊帝都。

進入關中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了一步佔領秦都咸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[1]范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,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,但席間沒有殺他,劉邦平安地離去,後世稱此宴為「鴻門宴」。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後,殺秦降王子嬰,焚燒秦宫(不是阿房宫),大火維持三個月,他經過的地方「無不殘破」,關中人民對他大為失望。 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記載了項羽对平民與降卒的六次大屠殺,全部都是戰勝之後駭人聽聞的屠城與殺降:第一次襄城屠城,坑殺全城平民;第二次城陽大屠殺,殺光了此前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;第三次新安大屠殺,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;第四次咸陽大屠殺,殺戮關中平民無計,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;第五次破齊大屠殺,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,大劫掠大燒殺,逼反復辟後的齊國; 種種大規模暴行之外,項羽又恢復了戰國大煮活人的烹殺,後來又有殺楚懷王、殺秦王子嬰並嬴氏皇族、大掘秦始皇陵等暴行。項羽頻頻大規模施暴,使大屠殺的酷烈惡風在秦末之亂中驟然暴長。

自立為王
這時韓生勸說項羽留駐關中,可成就霸業,兩人的對話引出了一些後世常用的成語。

錦衣夜行
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,他說:「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。」此为成語衣錦還鄉和錦衣夜行的由來。


沐猴而冠
韓生因為項羽不留關中,批評項羽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項羽聽說後烹殺了他。[1]

之後,項羽尊懷王為楚義帝,仗著滅秦功高,另行分封天下。項羽自立為“西楚霸王”,統治梁楚九郡,定都彭城。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原有的魏王豹、趙王歇、燕王韓廣、齊王田市則被徙封到偏遠地方;又違背與懷王之約,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,封給章邯、司馬欣、董翳三位秦朝降將,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。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
不久項羽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,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。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,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,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。



主条目:楚漢戰爭
前206年,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,項羽因為正在討伐田榮,沒有全力攻擊劉邦。前205年,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,佔領彭城,項羽闻讯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,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,漢軍損失士兵二十餘萬人,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,劉邦被楚將丁公放走,僥倖逃脫。

項羽率兵向西追擊,漢軍堅守滎陽,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。前204年,滎陽危急,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,劉邦趁機西逃,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,燒死紀信,楚軍不久攻佔滎陽。

项羽百战百胜,所向披靡,但这些仅算作战术上的胜利。在战略上,刘邦采纳袁公的建议,采取正确的战略,成功以自己吸引楚兵主力,派出将领不断的骚扰楚军后方,实行了“疲楚”之计。同时派韩信别领一支汉军扫平项羽西楚的周边列国,分化拉笼项羽阵营的九江王英布等,完成了对西楚的战略包围。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,故项羽虽百战百胜,但是却越打越艰难,形势越来不利。

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。但是此时楚都彭城已为汉军占领,项羽只好往东南撤退。后劉邦接受张良、陈平建议,背約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项羽败亡,身死东城。然唯有鲁地明知项羽已死,但效忠于项羽,不肯投降。刘邦围城,但嘉其乃为礼仪守节之地,放弃攻城计划,以和平解决鲁地。刘邦向鲁人出示项羽人头,并且答应以礼安葬项羽,鲁地方降汉。鲁人投降,刘邦即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鲁之谷城,并亲临其丧。

烏江自刎




 垓下歌

  项 羽 

 力拔山兮氣蓋世 

 時不利兮騅不逝 

 騅不逝兮可奈何 

 虞兮虞兮奈若何 


前202年初,漢軍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糧食不足的項羽军队,並让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,让项羽军误以为他们的家乡已经被汉军掌握。这“四面楚歌”心理战术,使项羽的军队军心涣散。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《垓下歌》後,项羽率精锐骑兵决定突围。

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灌嬰帶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渡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。項羽在陰陵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

項羽到達東城時只剩28騎,被漢軍騎兵追至。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,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,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項羽又突然衝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两个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

項羽退至烏江,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,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,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,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,所以不肯渡江。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,最後楚軍全部戰死,項羽獨自力戰漢軍,殺數百人,但也受了幾十處傷。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,便說「聽說劉邦用千金的價格、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,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」,然後自刎而死。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、副將王翳等五人所得,他們各自得到獎賞。項羽死後,西楚其餘地方皆向漢投降,因項羽封魯公,故魯地遲遲不肯投降,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後才肯投降。

之後,漢王劉邦在穀城(今山東省濟南平陰縣)以魯公禮安葬項羽,並親為發哀,哭之而去。

部下
項伯,項籍的伯父,刘邦称帝赐姓刘,改名为刘缠,封射阳侯。公元前192年去世,其嗣子有罪,不得继承其爵位,国除。射阳位于今江苏宝应射阳湖镇一带。
項莊,項籍堂弟。
項聲
項它,项羽败亡后归汉,赐姓刘,汉高祖七年(前200年)封平皋侯,孝惠五年(公元190)年去世,谥炀侯,子共侯刘(项)远嗣。汉武帝元鼎五年,侯项胜坐酹金免。
項悍
項冠
項嬰,被項籍派往張耳當監察官,後被張耳所殺。
范增,項籍的軍師,後來不受項籍信任而離開。
龍且,項籍麾下大將。
英布,項籍麾下大將,被封為九江王,後來投靠劉邦。
陳平,本魏王咎的太仆,屡次劝谏魏王咎而不被采用,离去。项羽过来后投项羽,随项羽入关,赐爵平爵卿。楚汉战争开始,殷王反楚,陈平率军平定。不久,汉军再次进攻殷王,殷王再次降汉,项羽大怒,迁怒于当初平定殷王的人并要杀他们。陈平于离开项羽投奔劉邦。
韓信,項籍麾下執戟郎,不被重用而投靠劉邦。
鍾離昧,項籍麾下大將,西楚滅亡後為韓信所殺。
季布,項籍麾下大將,西楚滅亡後由夏侯嬰推薦仕漢。高后时期阻止朝中的主战派对匈奴用兵,被吕后采纳。汉文帝初期出任汉朝的经济大省河东郡的太守。
蒲將軍
桓楚
周殷,項籍信任的親信,任大司馬,垓下之戰前倒戈於劉邦。
呂馬童,項籍的同鄉,後來投靠劉邦。
利幾,項籍的部下,西漢時為穎川侯,後來叛亂不成,下落不明。
叔孫通,於彭城之戰後投靠劉邦。
虞子期,項籍之妻虞姬的兄長。
武涉,項籍麾下的論客,曾往韓信處勸降,事不成。
丁公,項籍麾下騎將,季布和季心的同母异父兄弟,於彭城之戰放走劉邦,西漢時被劉邦斬首。

歷史爭議
由於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、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及《漢書·灌嬰傳》有提及項羽「身死東城」、「追殺項羽東城」等,有人認為項羽是在東城自刎而不是烏江,[2]但其觀點沒有被廣泛接受。

文化影响
项羽的武勇和其个性为漢族千古流传。项羽性格刚烈,甚至刚愎自用,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。但他宁死不愿愧对江东父老,和他与虞姬悲壮美丽的爱情,也为中國历史所追思,是「霸王」一詞的專屬者。

中国传统戏曲中多有与项羽有关的内容,如近代京剧中有名剧霸王别姬。

由於項羽在江邊自盡,世人感念,建廟奉祀,陳朝時甚至尊封為帝。後人則尊為諸「水仙王」之一,希望項羽的英靈可以保佑漁民及水上運輸、貿易的安全。

評價
《史記》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:“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五年卒亡其國,身死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乃引『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』,豈不謬哉!”但是,司马迁在史记中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,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,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而无帝王(皇帝)衔头的人。少数史学家甚至有提出司马迁可能在影射秦汉之间还存在一个楚朝,可因为存在时间太短以及被汉朝文禁而被慢慢淡出历史,当然这些推测因为缺少其他佐证而无法成为主流。

项羽的主要军事对手韓信曾批評項羽為:“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,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。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,又曾遷逐楚義帝,用兵趕盡殺絕。雖名為霸王,其實民心盡失。”

唐代才子杜牧有詩《題烏江亭》:「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江東弟子多才俊,捲土重來未可知。」

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,他在《題烏江亭》說:「百戰疲勞壯士衰,中原一敗勢難回。江東子弟今雖在,肯與君王捲土來。」

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赞云:「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,至今思项羽,不肯過江東。」

明末流寇首領張獻忠曾經評歷代帝王,以西楚霸王為第一。

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有词云: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,毛泽东进一步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: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,放走刘邦;机械遵守鸿沟协定;以及建都徐州(当时叫彭城)。

很累啊!

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

資料搜集 盧俊宏

我在資料搜集時,找到很多資料。例如西楚等網頁。但是惡作劇的偽基百科 卻把錯誤的資料寫上,真氣人!我找到了項羽的資料後,便要和組員們分享,並把關於項羽最重要的資料寫成劇本,為成果展示日的來臨做好準備。

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

西楚霸王 鄭旻諾

字羽,下相人也。初起,年二十四。其季父梁。嘗殺人,與籍避仇吳中。秦始皇帝東遊會稽,梁與籍觀。籍曰:「彼可取而代也。」

籍長八尺二寸,力扛鼎,與梁擊斬會稽守。梁為會稽將,籍為裨將。梁死,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;羽為魯公,為次將,范增為末將。諸別將皆屬,號卿子冠軍。北救趙,至安陽,留不進。羽晨朝上將軍宋義,即其帳中斬義頭。出令軍中,諸將讋服。相與立羽為假上將軍。王因使使立羽為上將軍。救鉅鹿,湛船,破釜甑,九戰,大破之。

聞沛公已得咸陽,大怒,擊關。入至鴻門,沛公謝羽得免。羽乃屠咸陽。陽尊懷王為義帝。徙之長沙。分天下以王諸侯。自立為西楚霸王,都彭城。

漢王還定三秦。東伐楚,諸侯大會垓下,潰圍出,至東城,乃有二十八騎。追者數千,欲渡烏江。亭長檥船待,羽笑曰:「乃天亡我,何渡為。」乃自剄。漢王以魯公號葬羽於穀城。

太史公曰:「吾聞之周生曰『舜目蓋重瞳子』,又聞項羽亦重瞳子。羽豈其苗裔邪?何興之暴也!夫秦失其政,陳涉首難,豪傑蠭起,相與並爭,不可勝數。然羽非有尺寸乘埶,起隴畝之中,三年,遂將五諸侯滅秦,分裂天下,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號為『霸王』,位雖不終,近古以來未嘗有也。及羽背關懷楚,放逐義帝而自立,怨王侯叛己,難矣。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五年卒亡其國,身死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乃引『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』,豈不謬哉!」

資料搜集 陳紫曈

2/11/2011,是資料搜集/整理日。我組「西楚霸王」搜集一些項羽的資料:他的生平、性格......然後,我們會把我們搜集到的資料放上blog,跟別人分享,黎老師看到後,就會幫助我們整理資料!!!

虞姬和項羽 陳紫曈

虞姬,又稱虞美人(?-前202年),西楚霸王項羽愛姬,相傳為江蘇沭陽縣顏集鄉人[來源請求],一說蘇州常熟人。

公元前209年,項羽與叔父項梁起義反秦。項羽軍中戰將虞子期的妹妹虞姬,貌美好武,傾慕年輕勇猛的項羽,嫁其為妾,常伴左右隨軍出征,至終形影不離。

公元前202年,項羽在垓下之戰中被劉邦、韓信、彭越三方大軍合圍困於垓下(今安徽靈璧縣城南沱河北岸城後村),身陷十面埋伏,兵孤糧缺,夜聞四面楚歌,楚軍士氣盡失。項羽認為大勢已去,帳中酌酒,對着虞姬唱起悲壯的「垓下歌」。虞姬拔劍起舞,含淚唱和:「漢兵已略地,四面楚歌聲。大王義氣盡,賤妾何聊生。」為免後顧之憂影響項羽突圍,唱畢於其面前自刎。死後葬於垓下,今安徽靈璧縣城東15華里、303省道南側有虞姬墳。

雖然歷史上有關虞姬的記述不多,但中國的文學、戲劇、小說、電影,均對她有深刻的描寫刻劃。
參考資料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99%9E%E5%A7%AC

項羽的父親是誰 陳紫曈

展開《項氏宗譜》一目了然:圖中第一代叔度為周武王的兒子伯禽之孫。叔度有三子,老大得常,老二橐,老三顏。得常和顏無後,項橐向後繁衍。項羽的祖父項燕 為叔度的第八代孫。項燕生有三子,老大項超,老二項梁,老三項襄。超後籍,籍即項羽的名字。梁後里,襄後劉猷。襄即《項羽本紀》中的項伯。在中國古代史上 有著較大的影響。項伯的兒子為可改姓劉了呢?李館長說,在世系圖中劉猷左旁的注釋。“字君載漢高祖即位封項伯為列侯賜姓劉氏猷伯之子也。”項羽兵敗烏江 後,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,由於項伯在鴻門宴事件中充當了叛徒的角色,救了劉邦一命,又和劉邦結為兒女親家,劉即位後封項伯為射陽侯,並賜姓劉氏,與漢同 宗。



對於賜姓封侯,與劉邦結為兒女親家的項伯不僅位高權重,又成了皇親國舅。因而家興人旺,一代一代繁衍是順理成章的事。從《項氏宗譜》中明顯看出,項梁的第三代以後均是項伯的後裔。



而項羽和項里兩支或無後,或有後卻因“成者王、敗者寇”而無記載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盡管如此,但《項氏宗譜》將項羽以上的家世交待得十分清楚,千古之謎得以破解。



項羽的父親既不叫項仲,更不是龍生鳳養,項羽的父親應是項燕的長子項超。

李館長告訴記者,項羽是宿遷人,在中國古代史上有著較大的影響。



但由於司馬遷在《項羽本紀》中對其家世交待得不清楚,項氏家族的繁衍,尤其是項羽的父親是誰成了千古之謎。



這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,他和同事僅憑手中的有關資料對項羽的家世進行了初步考證,定有不妥之處,但意在拋磚引玉,以期史學界專家、學者能積極參與把項羽文化研究引向深入。

參考資料 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7006100202664

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

項羽本紀 語譯 陳紫曈

項籍少年時,學習認字寫字沒有完成,便放棄了;又學習擊劍等武藝,也沒有學成。項梁對他很生氣。項籍卻說:“寫字,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。劍術,一個人就可以抵擋,不值得學。要學習成千上萬人才能抵擋的本領(即兵法)。”於是項梁就傳授項籍軍事學知識。項籍非常高興,大致瞭解兵法的意思,又不肯完成學業。項梁曾經有罪,於是請蘄地的獄掾曹咎寫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,因此事情才得以平息,項梁殺了人,跟項籍跑到吳地去躲避仇人,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郡。吳中郡有才能的上層人士,(才能)都顯露在項梁之下。每當吳中郡有大規模的徭役(古代統治者強迫人民負擔的勞役,如土木工程等)以及喪葬事宜時,項梁經常為他們主持辦理,暗中用兵法部署約束賓客和吳中青年,根據這個瞭解他們的能力。秦始皇遊覽會稽郡,渡浙江時,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。項籍說:“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!”項梁捂住他的嘴,說:“不要胡說,(否則)就要滅族了!”項梁因此認為項籍不同凡俗。項籍身高八尺有餘,力大能舉鼎,才能、勇氣超過常人,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畏懼他。


詳盡資料參考→ 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865341.htm

話劇講稿 Rachelle to 黎老師

黎老師:
請您把Adrian寫的話劇講稿影印,在星期一給我。
紫曈上
4/11/2011

關於秦王滅楚以及項羽生平事蹟 Rachelle

王翦滅楚:






秦王政二十三年(前224年),秦王召集群臣,商議滅楚大計,王翦認為“非六十萬人不可”,李信則認為“不過二十萬人”便可打敗楚國,秦王大喜,認為王翦老不堪用,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,南下伐楚。王翦因此稱病辭朝,回歸故里。不久楚軍大破李信軍,殺七都尉,秦軍告急,秦王親自馳往頻陽,復用王翦,始皇自送壩上,王翦因手握六十萬重兵,出征時向秦王“請美田宅園池甚眾”、“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”,始皇大笑;出關前,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,部下怪而問之,他說出了自己的用意:“夫秦王怚而不信人。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,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,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?”意思是藉此消除秦王疑懼。秦王政二十三年(前224年)王翦領兵伐楚,堅壁不出,待楚軍調動之際,大破楚軍,殺項燕於蘄,虜荊王負芻,平定楚國。隨後又南征百越,取得勝利,因功晉封武成侯。






項羽生平:






項羽(前232年—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,秦下相(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)人,此地原為楚國的地,因王翦滅楚併為秦郡,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(又名熊心)封為魯公,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,秦亡後自封「西楚霸王」,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,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,在烏江(今安徽和縣)自刎而死。






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 項羽是楚國貴族,與楚王室有血緣關係。項姓原本來源於楚國王室羋姓,後被封於項地,所以姓項。






《史記�項羽本紀》說項羽「少時,學書不成,去學劍,又不成。」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,羽說︰「書足以記名姓而已。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」於是項梁教他兵法,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,便不肯全部學完。後來項梁因為殺了人,連同項羽逃亡到吳中(今江蘇南部)躲避仇人。秦始皇巡遊會稽(郡治在今江蘇蘇州)時,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,羽說「彼可取而代也」,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




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七月,陳勝吳廣起兵反秦,到了九月,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(初項梁起兵,率領項羽進入會稽令公堂,待試探會稽令無意謀反,項羽便拔劍相向,史書記載,當時項羽力搏,或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),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後來項梁率領八千人渡過長江,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,兵力增至六七萬人,進駐下邳。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,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羋心,立他為楚王,仍號懷王,以爭取楚人民心






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,章邯其後率軍攻趙,大敗趙軍,趙王趙歇退至鉅鹿(又名巨鹿)。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後遷至彭城,任命宋義為上將軍,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,並封項羽為魯公。






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,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。項羽建議進兵,但宋義不接納,項羽便殺了宋義,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,擁立羽為假上將軍。項羽派人稟報懷王,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項羽進兵鉅鹿,在前207年的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(鉅鹿之戰,項羽令軍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沉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),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。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





秦將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沒有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。





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咸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范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,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,但席間沒有殺他,劉邦平安離去,後世稱此宴為「鴻門宴」。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,殺秦降王子嬰,燒秦宮室。






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中,可成就霸業,但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,他說:「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。」




之後,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,仗著滅秦功高,另行分封天下。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將六國的國王封到偏遠地帶;又違背與懷王之約,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,封給章邯、司馬欣、董翳三位秦朝降將,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。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,統治梁楚九郡,定都彭城。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



項羽不久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,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。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,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,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。









參考資料 自己

2007-05-18 03:05:05 補充
前206年,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,項羽因在齊地用兵,沒有全力攻擊劉邦。前205年,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,佔領彭城,項羽自齊率三萬精兵回救,大敗漢軍,漢軍損失數十萬人,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,劉邦僥倖逃脫。項羽率兵向西追擊,漢軍堅守滎陽,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。前204年,滎陽危急,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,劉邦趁機西逃,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,燒死紀信,楚軍不久攻佔滎陽。

2007-05-18 03:05:14 補充
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,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,彭越也率領部眾在楚軍後方攻擊,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。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,劉邦不久背約,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2007-05-18 03:05:40 補充
前202年初,漢軍在垓下以十面埋伏之計大敗項羽,並且以四面楚歌的計謀弄得項羽軍心離散。楚軍軍糧消耗殆盡,兵員大減,在這樣的情況下,項羽和他寵倖的虞姬唱出了著名的《垓下歌》。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度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還剩下百多人。在陰陵項羽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到達東城時後只剩28騎。這時漢軍騎兵追至,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,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。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

2007-05-18 03:06:01 補充
項羽又突然沖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只損失2名騎兵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項羽退至烏江,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,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子弟八千渡江,但如今沒有人生還,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,所以不肯渡江。於是他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,最後楚軍全部戰死,項羽獨自力戰漢軍,殺數百人,但也受了幾十處傷。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,便說「聽說漢用千金,萬戶侯買我的人頭,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」,然後自刎而死。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,他們各自得到獎賞。項羽死後,西楚其餘地方皆向漢投降,漢王在穀城以魯公禮安葬項羽。

項羽生平及事蹟 Rachelle

項羽(前232──前202),名籍,字羽,下相(今江蘇宿遷西南)人。楚國將門後裔。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項羽本人據載是重瞳,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,是中國傳統上認爲的聖人異相,之前重瞳者,有傳說帝王舜與春秋五霸的晉文公。

少有大志

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,又學劍,仍不成。立志要學「萬人敵」於是從叔父學兵法。但僅「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學。」項羽身高八尺,力能舉鼎,年青時志向遠大。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(今錢塘江)時,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,便脫口而上:「彼可取而代也。」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),陳勝、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,揭竿而起,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。二十四歲的項羽,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台。

起兵反秦

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。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。項梁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
「為從民所望」,採納謀士范增建議,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,建都於盱眙,仍稱楚懷王。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,「益輕秦,有驕色」。結果在定陶(今山東定陶縣西北)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,項梁戰死。

鉅鹿之戰

定陶之戰後,秦軍北渡黃河,將趙軍圍困於巨鹿(今河北平鄉)。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,項羽為次將,率兵救援。宋義率軍到達安陽(今河南安陽南),便畏縮不前,屯兵四十六天。當時,陰雨連綿,起義軍缺衣少糧,處於困境之中。項羽當機立斷,殺了宋義,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,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。
前207年,項羽進兵鉅鹿,先遣英布等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,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,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沈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一到戰場,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,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,把秦軍包圍起來。項羽身先士卒,衝鋒陷陣,楚軍個個勇猛殺敵,一以當十,九戰九捷,大敗秦軍,俘獲秦將王離,殺死秦副將蘇角,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,解了巨鹿之圍。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,項羽轅門召見時,全部嚇得跪行,無一敢擡頭看項羽。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秦將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卻沒有殺死仇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。

鴻門宴客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鹹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,便採納張良計策,拉攏項羽叔父項伯,親自到鴻門請罪。鴻門宴上,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。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,暗示項羽殺死劉邦,項羽卻憂柔寡斷,被劉邦借故逃脫。范增曰:「豎子不足與謀!」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,殺秦降王子嬰,燒秦宮室。

自立為王

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,以諸侯上將軍自居,發號施令。他自立為西楚霸王,取梁、楚之地九郡(占有今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部分地區),定都彭城(今江蘇徐州)。同時又割地封王,分封了十八個諸侯。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將魏王豹、趙王歇、燕王韓廣、齊王田市封到偏遠地方;封劉邦為漢王,王漢中、巴蜀,企圖限制劉邦勢力的發展,使其不得東進。結果養虎貽患,導致漢軍勢力日後捲土重來。而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
楚漢相爭

由於項羽分封不公,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。先是田榮據齊反楚,項羽急忙率軍討伐,劉邦便乘隙東進。公元前208年八月,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,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,迅速東進,直抵陽夏(今河南太康)。接著,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,一舉攻入楚都彭城,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。

戰鬥從拂曉開始,楚軍勇猛頑強,邊打邊衝。到了午時,已將漢軍打得大敗。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,漢軍紛紛落水,死者十餘萬。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,楚軍追擊至靈壁(在今安徽省)以東的睢水上,又殲滅數十萬人。劉邦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,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。彭城一戰,項羽決策果斷,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,出敵不意,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,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。

鴻溝為界

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,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,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後方,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。
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,劉邦不久背約,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四面楚歌

漢高帝五年(前202),劉邦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,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。此時,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,士氣低落。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。項羽大為吃驚,便借酒澆愁,慷慨悲涼地唱道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奈何干,虞兮虞兮若奈何﹖」歌數闋,美人和之。項羽泣下數行,左右皆泣,莫能仰視。於是項羽乃上馬,麾下壯士騎從者800餘人,夜突圍南走。

烏江自刎

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渡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。項羽在陰陵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來到東城(今安徽定遠東南),只剩二十八人。他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裏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項羽又突然衝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兩個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,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,奮力拚殺一陣,遂橫劍自刎而死。

評價

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。他能征善戰,戰場上豪氣蓋世,叱吒風雲。巨鹿之戰,項羽破釜沉舟,以寡擊眾,全殲秦軍主力,客觀上為劉邦進入咸陽,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。楚漢戰爭中,破田榮,救彭成,救滎陽,奪成皋,一生大戰數十次,多獲勝利。所以,古人稱他「有百戰百勝之才」(蘇洵嘉祐集‧項籍)。

明代凌約言說:「羽殺會稽守,則一府懾伏,莫敢起;羽殺宋義,諸將皆懾伏,莫敢枝梧;羽救鉅鹿,諸侯莫敢縱兵;已破秦軍,諸侯膝行而前,莫敢仰視。勢愈張而人愈懼;下四『莫敢』字,而羽當時勇猛可想見也。」

鉅鹿戰後,是項羽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,也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責任,當時各國對他這樣一個楚國的將領的支持,可惜他不能義無反顧、別無懸念、勇往直前,全力以赴。鴻門宴是歷史的轉折點,亦是《項羽‧本紀》的轉折點,如果說在此以前是作者全力歌頌項羽英雄一面的話,那麼鴻門宴以後,主要就是表現項羽的頭腦遲鈍、優柔寡斷,完全缺乏政治鬥爭手腕的一面了。

弱點及錯誤

殘暴、不善用人、缺乏政治頭腦,無統一全國的想法。

秦朝滅亡後,他自稱霸王,忙於分封諸侯,扶持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,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,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。他行為殘暴,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餘。入關後,火燒秦宮,大火三月不息。他燒殺虜掠的暴行,違背了人民的意志,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。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,缺乏遠見,不爭取同盟。又妒賢嫉能,不能用人,招致眾叛親進,軍心渙散。軍事上,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,剛愎自用,不納頁良。以致屢失戰機,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,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,雖然屢戰屢勝,反而由盛而衰。所以,雖然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,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。

項羽和劉邦的生平和簡介 Rachelle

1.人格特質

劉邦

劉邦年少時因自以為異於常人(左股有七十二子,以及出生時其母夢見與神相遇、其父看見蛟龍等謠言),輕慢侮人,好酒色,遊手好閒。在擔任泗水亭長後,仍依然故我,直到一天見秦始皇出遊,使積極奮發。劉邦與項羽在個性上有相似的地方,如自尊心、自信心、好勝心等,但在表現的手法上卻迥異不同。項羽表現其剛強,氣勢懾人;但劉邦卻溫碗而使人不設防。漢軍與西楚軍對峙僵持時(西元前203年),項羽不耐,速戰速決,而劉邦卻能忍耐,寧可「鬥智不鬥力」。可知劉邦冷靜而理智,絕不情感衝動,甚至在危急時能當機立斷,如項羽與劉邦隔澗對談時(西元前203年),因劉邦列舉十大罪狀激怒項羽,項羽憤而射殺之,中其胸口,而劉邦卻能立刻假裝傷其腳趾,以定軍心;另外韓信在回報欲當代理齊王時,劉邦本憤而拍桌,破口大罵,但因張良止之,遂改口:「大丈夫定諸侯,即為真王耳,何以為假?」如此因情順勢的機智反應,令人佩服。

項羽

項羽的個性衝動而易怒,不能冷靜的分析,其易怒,導致了人格的偏差;其思慮不夠縝密,使他喪失了天然的地利。項羽遇事,不知冷靜考量、自我反省,一味的增加情緒的氾濫,是他失去了人和。史記 項羽本紀中記載:「項籍少時,學書不成,去學劍,又不成。項梁怒之。籍曰:『書足以記名姓而已。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』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,籍大喜,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學」。從這一段文字可以發現,項羽年少時,就已出現三種個性:「不耐煩、善辯、無毅力」。學書不成,轉而學劍亦不成,然後又說出了一篇大道理來:要學就要學萬人敵。一旦開始教他可以萬人敵的兵法,項羽又不能有始有終的把兵法學完全。通常不耐煩的人,大多具有一些小聰明,也因為如此,他們往往會覺得耐煩的是傻子。為了要說明自己並非不耐煩,所以自然就會善辯;當然,不耐煩的人多半是不會具有毅力的。所以說,司馬遷在項羽的出場描述中,其實已在隱示項羽的個性,和日後的烏江自刎,是有密切的關係。項羽會有這樣的個性大概與其才力有關,「史記 項羽本紀」中記載:「籍長八尺餘,力能扛鼎,才氣過人,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。」上天給項羽的優越條件,反而成了他自身最大的挑戰!以此而言,也不禁令人聯想:上天實在是公平的,祂賦予項羽才力,卻不賜給他堅持和毅力的智慧,除非項羽能夠超越自己,否則上天給予的優點,最終將成為他的致命傷。


2.人事任用

劉邦

劉邦曾經和韓信討論將領們的指揮能力,韓信說劉邦不能帶超過十萬軍隊,自己卻多多益善。韓信意謂:「劉邦雖然不能統御士卒,卻能統御將領。」劉邦的重要決策,幾乎全來自部屬們的建議,但他大多數時候,對部屬的建議,都有正確判斷,而在他發現判斷錯誤時,他決不死不認錯,反而馬上改正。另外,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敗後(西元前204年),不返回關中,卻直投韓信和張耳的軍營。他和夏侯嬰在小修武躲了一夜,他不敢當天晚上就投軍營,因為若韓信和張耳叛變的話,殺他只是舉手之勞,劉邦不敢把他的生命寄託在韓信和張耳的忠心上。易日早晨,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元帥印信,重新調整軍官職務。他奪取了韓信和張耳的兵權後,仍授權張耳負責趙軍,擢昇韓信當宰相,令他們雖然受到被奪軍權的羞辱,卻仍死心塌地。劉邦如何能讓韓信俯首貼耳,而不背叛?這固然是一種氣勢,但不僅限於氣勢,而是劉邦奪軍措施,一定有使韓信心服口服的原因:這固然是一種恩情,但不僅限於恩情,而是沒有偏袒,韓信才可能坦然接受。劉邦沒有一件事不讓韓信知道,因此韓信更確信他始終獲得劉邦的信任,他的重要性不在於有無軍權。若劉邦懷疑韓信,奪取軍權是為了防他變心,事情恐怕發生變化。這就是為什麼在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後,智囊蒯徹說服韓信占據一方,獨立成另一勢力時,韓信堅決劉邦對其有恩,因而蒯徹說服不成裝瘋逃亡。劉邦實為一政治天才,使其眾將領願服貼、追隨之。

項羽

反觀項羽,他剛愎自用,相信自己的才能,輕忽屬下的建議,就算身旁一度擁有范增、陳平、韓信等人,也無法相信和重用他們。項梁起兵反秦經過淮陰時,韓信北渡淮河投奔,項梁陣亡後,歸屬項羽,任郎中。韓信多次向項羽獻策,都未被採用。漢王入蜀後,韓信離楚歸漢,結果韓信成了日後項羽的大患。同樣的,陳平擅長謀略,但是項羽聽信流言,使得陳平離開項營。另外,范增雖被項羽尊為亞父,但是項羽無法完全相信他,以致於陳平使出反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。而項伯與劉營勾結,項羽卻始終相信項伯,只因為他是項氏一族,這實在是很諷刺。


3.人心向背

國家之興亡,除了政治因素之外,最重要的是人心背向。國家若得到人民支援,社會才會穩定,政權才能長治久安;相反,如統治者的施政殘暴不仁,國家便不獲支援,更會導致民怨沸騰,弄致官逼民反,使政權逐步推向來亡。秦始皇的暴政,秦二世的昏庸和暴虐,令人民不願再忍受其嚴厲的統治政策,最後更亡於以劉邦、項羽為首的義軍手上。

劉邦

劉邦得天下,實與民心依附有莫大關係。劉邦在入關之時,表現出統治者的風範,廢除秦代苛政,與民約法三章:「殺人者死,傷人及盜抵罪。」於是民皆欣悅,甘於跟隨劉邦。而且劉邦來自民間,其左右股肱,如陳平、周勃等,莫不為市井布衣,因而深知民間疾苦。其後,又以義帝發喪之名,號召諸侯討伐項羽之不義,並安撫流亡百姓,令人心盡歸劉邦。得天下後,能罷秦徭役,以黃老無為之術,替代贏秦法家之治,故能迎合廣大百姓之要求。

項羽

反觀以貴族身份起義的項羽卻不知爭取民心,大肆殺戮,入咸陽而焚燒阿房宮,三月大火不盡,屠殺秦民及士卒二十萬,自招秦人反感,更使戰敗者不敢向其投降,如彭城之戰中(西元前205年),漢軍情願投水溺弊也不肯投降。敗卒不投項羽,人心也不歸附,埋下劉成項敗的伏線。


4.軍事資源運用

劉邦

劉邦滅三秦後,以關中為後援根據地,關中為秦發源地,咸陽雖遭項羽洗劫過,但關中整體經濟實力仍在,且劉邦每攻佔一處地方,都善用當地資源。所以雖屢敗於項羽,但都能迅速重整軍隊,捲土重來。

項羽

楚漢相爭初期,西楚軍在軍事方面較為優勝,但項羽所重用的,似乎都只是西楚軍,且其根據地位於南方,而劉邦的地盤大都為北方之地(當時南方的人口、經濟等都不及北方)。項羽也未曾善用所攻佔之地的資源,故劉邦在後援力量方面實遠勝項羽。楚漢相爭五年後,項羽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已大不如前,劉邦卻能夠具強大軍事和經濟實力,無怪乎劉成項敗。

項羽的生平 陳紫曈

話劇 Rachelle to Adrian

我收唔到你sand給我的講稿請你再sand多一次

講稿已準備好,請檢查電子郵箱(eclass)

各位同志們:

感激俊宏認真、用心的付出,為我們寫了一個很詳細,又精彩的話劇講稿。我已簡單地修改了它,詳見電郵中附件的紅字。(eclass,紫曈請清理電子郵箱後才收到)

另,由於我們尚要於短時間內排練好話劇及加上分析,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在星期一前仔細地看看講稿,並背好它,否則大家的心血便白費了,加油,加油!

黎老師
4/11

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

項羽 - 林思彤

[編輯] 家世

生於戰國末年,卒於西元前二○二年。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 項羽是楚國貴族,與楚王室有血緣關係。本名籍 羽為其稱號 秦代下相縣(今江蘇省宿遷西縣西邊)人。


[編輯] 少有大志

《史記•項羽本紀》說項羽「少時,學書不成,去學劍,又不成。」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,羽說︰「書足以記名姓而已。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」於是項梁教他兵法,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,便不肯全部學完。後來項梁因為殺了人,連同項羽逃亡到吳中(今江蘇南部)躲避仇人。秦始皇巡遊會稽(郡治在今江蘇蘇州)時,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,羽說「彼可取而代也」,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
[編輯] 起兵反秦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七月,陳勝吳廣起兵反秦,到了九月,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(初項梁起兵,率領項羽進入會稽令公堂,待試探會稽令無意謀反,項羽便拔劍相向,史書記載,當時項羽力搏,或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),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後來項梁率領八千人渡過長江,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,兵力增至六七萬人,進駐下邳。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,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羋心,立他為楚王,仍號懷王,以爭取楚人民心。

主條目:鉅鹿之戰
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,章邯其後率軍攻趙,大敗趙軍,趙王趙歇退至鉅鹿(又名巨鹿)。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後遷至彭城,任命宋義為上將軍,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,並封項羽為魯公。

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,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。項羽建議進兵,但宋義不接納,項羽便殺了宋義,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,擁立羽為假上將軍。項羽派人稟報懷王,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項羽進兵鉅鹿,在前207年的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(鉅鹿之戰,項羽令軍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沉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),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。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


秦將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沒有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。

[編輯] 進入關中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咸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范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,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,但席間沒有殺他,劉邦平安離去,後世稱此宴為「鴻門宴」。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,殺秦降王子嬰,燒秦宮室。

[編輯] 自立為王
這時有人勸說項羽留駐關中,可成就霸業,但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,他說:「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。」
之後,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,仗著滅秦功高,另行分封天下。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將六國的國王封到偏遠地帶;又違背與懷王之約,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,封給章邯、司馬欣、董翳三位秦朝降將,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。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,統治梁楚九郡,定都彭城。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項羽不久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,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。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,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,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。

[編輯] 楚漢戰爭
前206年,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,項羽因在齊地用兵,沒有全力攻擊劉邦。前205年,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,佔領彭城,項羽自齊率三萬精兵回救,大敗漢軍,漢軍損失數十萬人,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,劉邦僥倖逃脫。項羽率兵向西追擊,漢軍堅守滎陽,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。前204年,滎陽危急,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,劉邦趁機西逃,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,燒死紀信,楚軍不久攻佔滎陽。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,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,彭越也率領部眾在楚軍後方攻擊,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。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,劉邦不久背約,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



[編輯] 烏江自刎
前202年初,漢軍在垓下以十面埋伏之計大敗項羽,並且以四面楚歌的計謀弄得項羽軍心離散。楚軍軍糧消耗殆盡,兵員大減,在這樣的情況下,項羽和他寵倖的虞姬唱出了著名的《垓下歌》。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度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還剩下百多人。在陰陵項羽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到達東城時後只剩28騎。這時漢軍騎兵追至,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,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。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項羽又突然沖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只損失2名騎兵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項羽退至烏江,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,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子弟八千渡江,但如今沒有人生還,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,所以不肯渡江。於是他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,最後楚軍全部戰死,項羽獨自力戰漢軍,殺數百人,但也受了幾十處傷。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,便說「聽說漢用千金,萬戶侯買我的人頭,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」,然後自刎而死。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等五人所得,他們各自得到獎賞。項羽死後,西楚其餘地方皆向漢投降,漢王在穀城以魯公禮安葬項羽。

[編輯] 評價
《史記》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「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五年卒亡其國,身死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乃引『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』,豈不謬哉!」

項羽本紀原文(下) 陳紫曈

沛公已出,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。沛公曰:「今者出,未辭也,為之柰何?」樊噲曰:「大行不顧細謹,大禮不辭小讓。如今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,何辭為。」於是遂去。乃令張良留謝。良問曰:「大王來何操?」曰:「我持白璧一雙,欲獻項王,玉斗一雙,欲與亞父,會其怒,不敢獻。公為我獻之」張良曰:「謹諾。」當是時,項王軍在鴻門下,沛公軍在霸上,相去四十里。沛公則置車騎,脫身獨騎,與樊噲、夏侯嬰、靳彊、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,從酈山下,道芷陽閒行。沛公謂張良曰:「從此道至吾軍,不過二十里耳。度我至軍中,公乃入。」沛公已去,閒至軍中,張良入謝,曰:「沛公不勝桮杓,不能辭。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,再拜獻大王足下;玉斗一雙,再拜奉大將軍足下。」項王曰:「沛公安在?」良曰:「聞大王有意督過之,脫身獨去,已至軍矣。」項王則受璧,置之坐上。亞父受玉斗,置之地,拔劍撞而破之,曰:「唉!豎子不足與帧 夺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屬今為之虜矣。」沛公至軍,立誅殺曹無傷。
居數日,項羽引兵西屠咸陽,殺秦降王子嬰,燒秦宮室,火三月不滅;收其貨寶婦女而東。人或說項王曰:「關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饒,可都以霸。」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,又心懷思欲東歸,曰:「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!」說者曰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項王聞之,烹說者。
項王使人致命懷王。懷王曰:「如約。」乃尊懷王為義帝。項王欲自王,先王諸將相。謂曰:「天下初發難時,假立諸侯後以伐秦。然身被堅執銳首事,暴露於野三年,滅秦定天下者,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。義帝雖無功,故當分其地而王之。」諸將皆曰:「善。」乃分天下,立諸將為侯王。項王、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,業已講解,又惡負約,恐諸侯叛之,乃陰衷唬骸赴汀⑹竦离U,秦之遷人皆居蜀。」乃曰:「巴、蜀亦關中地也。」故立沛公為漢王,王巴、蜀、漢中,都南鄭。而三分關中,王秦降將以距塞漢王。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,王咸陽以西,都廢丘。長史欣者,故為櫟陽獄掾,嘗有德於項梁;都尉董翳者,本勸章邯降楚。故立司馬欣為塞王,王咸陽以東至河,都櫟陽;立董翳為翟王,王上郡,都高奴。徙魏王豹為西魏王,王河東,都平陽。瑕丘申陽者,張耳嬖臣也,先下河南(郡),迎楚河上,故立申陽為河南王,都雒陽。韓王成因故都,都陽翟。趙將司馬卬定河內,數有功,故立卬為殷王,王河內,都朝歌。徙趙王歇為代王。趙相張耳素賢,又從入關,故立耳為常山王,王趙地,都襄國。當陽君黥布為楚將,常冠軍,故立布為九江王,都六。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,又從入關,故立芮為衡山王,都邾。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,功多,因立敖為臨江王,都江陵。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。燕將臧荼從楚救趙,因從入關,故立荼為燕王,都薊。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。齊將田都從共救趙,因從入關,故立都為齊王,都臨菑。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,項羽方渡河救趙,田安下濟北數城,引其兵降項羽,故立安為濟北王,都博陽。田榮者,數負項梁,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,以故不封。成安君陳餘棄將印去,不從入關,然素聞其賢,有功於趙,聞其在南皮,故因環封三縣。番君將梅鋗功多,故封十萬戶侯。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,王九郡,都彭城。
漢之元年四月,諸侯罷戲下,各就國。項王出之國,使人徙義帝,曰:「古之帝者地方千里,必居上游。」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。趣義帝行,其群臣稍稍背叛之,乃陰令衡山、臨江王擊殺之江中。韓王成無軍功,項王不使之國,與俱至彭城,廢以為侯,已又殺之。臧荼之國,因逐韓廣之遼東,廣弗聽,荼擊殺廣無終,
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,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,乃大怒,不肯遣齊王之膠東,因以齊反,迎擊田都。田都走楚。齊王市畏項王,乃亡之膠東就國。田榮怒,追擊殺之即墨。榮因自立為齊王,而西殺擊濟北王田安,并王三齊。榮與彭越將軍印,令反梁地。陳餘陰使張同、夏說說齊王田榮曰:「項羽為天下宰,不平。今盡王故王於醜地,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,逐其故主趙王,乃北居代,餘以為不可。聞大王起兵,且不聽不義,願大王資餘兵,請以擊常山,以復趙王,請以國為捍蔽。」齊王許之,因遣兵之趙。陳餘悉發三縣兵,與齊并力擊常山,大破之。張耳走歸漢。陳餘迎故趙王歇於代,反之趙。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。
是時,漢還定三秦。項羽聞漢王皆已并關中,且東,齊、趙叛之:大怒。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,以距漢。令蕭公角等擊彭越。彭越敗蕭公角等。漢使張良徇韓,乃遺項王書曰:「漢王失職,欲得關中,如約即止,不敢東。」又以齊、梁反書遺項王曰:「齊欲與趙并滅楚。」楚以此故無西意,而北擊齊。徵兵九江王布。布稱疾不往,使將將數千人行。項王由此怨布也。漢之二年冬,項羽遂北至城陽,田榮亦將兵會戰。田榮不勝,走至平原,平原民殺之。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,皆阬田榮降卒,系虜其老弱婦女。徇齊至北海,多所殘滅。齊人相聚而叛之。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,反城陽。項王因留,連戰未能下。
春,漢王部五諸侯兵,凡五十六萬人,東伐楚。項王聞之,即令諸將擊齊,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。四月,漢皆已入彭城,收其貨寶美人,日置酒高會。項王乃西從蕭,晨擊漢軍而東,至彭城,日中,大破漢軍。漢軍皆走,相隨入谷、泗水,殺漢卒十餘萬人。漢卒皆南走山,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。漢軍卻,為楚所擠,多殺,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,睢水為之不流。圍漢王三匝。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,折木發屋,揚沙石,窈冥晝晦,逢迎楚軍。楚軍大亂,壞散,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,欲過沛,收家室而西;楚亦使人追之沛,取漢王家:家皆亡,不與漢王相見。漢王道逢得孝惠、魯元,乃載行。楚騎追漢王,漢王急,推墮孝惠、魯元車下,滕公常下收載之。如是者三。曰:「雖急不可以驅,柰何棄之?」於是遂得脫。求太公、呂后不相遇。審食其從太公、呂后閒行,求漢王,反遇楚軍。楚軍遂與歸,報項王,項王常置軍中。
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,漢王閒往從之,稍稍收其士卒。至滎陽,諸敗軍皆會,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,復大振。楚起於彭城,常乘勝逐北,與漢戰滎陽南京、索閒,漢敗楚,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。
項王之救彭城,追漢王至滎陽,田橫亦得收齊,立田榮子廣為齊王。漢王之敗彭城,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。漢軍滎陽,筑甬道屬之河,以取敖倉粟。漢之三年,項王數侵奪漢甬道,漢王食乏,恐,請和,割滎陽以西為漢。
項王欲聽之。歷陽侯范增曰:「漢易與耳,今釋弗取,後必悔之。」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。漢王患之,乃用陳平計閒項王。項王使者來,為太牢具,舉欲進之。見使者,詳驚愕曰:「吾以為亞父使者,乃反項王使者。」更持去,以惡食食項王使者。使者歸報項王,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,稍奪之權。范增大怒,曰:「天下事大定矣,君王自為之。願賜骸骨歸卒伍。」項王許之。行未至彭城,疽發背而死。
漢將紀信說漢王曰:「事已急矣,請為王誑楚為王,王可以閒出。」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,楚兵四面擊之。紀信乘黃屋車,傅左纛,曰:「城中食盡,漢王降。」楚軍皆呼萬歲。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,走成皋。項王見紀信,問:「漢王安在?」曰:「漢王已出矣。」項王燒殺紀信。
漢王使御史大夫周苛、樅公、魏豹守滎陽。周苛、樅公衷唬骸阜磭 酰 y與守城。」乃共殺魏豹。楚下滎陽城,生得周苛。項王謂周苛曰:「為我將,我以公為上將軍,封三萬戶。」周苛罵曰:「若不趣降漢,漢今虜若,若非漢敵也。」項王怒,烹周苛,井殺樅公。
漢王之出滎陽,南走宛、葉,得九江王布,行收兵,復入保成皋。漢之四年,項王進兵圍成皋。漢王逃,獨與滕公出成皋北門,渡河走修武,從張耳、韓信軍。諸將稍稍得出成皋,從漢王。楚遂拔成皋,欲西。漢使兵距之鞏,令其不得西。
是時,彭越渡河擊楚東阿,殺楚將軍薛公。項王乃自東擊彭越。漢王得淮陰侯兵,欲渡河南。鄭忠說漢王,乃止壁河內。使劉賈將兵佐彭越,燒楚積聚。項王東擊破之,走彭越。漢王則引兵渡河,復取成皋,軍廣武,就敖倉食。項王已定東海來,西,與漢俱臨廣武而軍,相守數月。
當此時,彭越數反梁地,絕楚糧食,項王患之。為高俎,置太公其上,告漢王曰:「今不急下,吾烹太公。」漢王曰:「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,曰『約為兄弟』,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則幸分我一桮羹。」項王怒,欲殺之。項伯曰:「天下事未可知,且為天下者不顧家,雖殺之無益,只益禍耳。」項王從之。
楚漢久相持未決,丁壯苦軍旅,老弱罷轉漕。項王謂漢王曰:「天下匈匈數歲者,徒以吾兩人耳,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。」漢王笑謝曰:「吾寧鬬智,不能鬬力。」項王令壯士出挑戰。漢有善騎射者樓煩,楚挑戰三合,樓煩輒射殺之。項王大怒,乃自被甲持戟挑戰。樓煩欲射之,項王瞋目叱之,樓煩目不敢視,手不敢發,遂走還入壁,不敢復出。漢王使人閒問之,乃項王也。漢王大驚。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閒而語。漢王數之,項王怒,欲一戰。漢王不聽,項王伏弩射中漢王。漢王傷,走入成皋。
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,破齊、趙,且欲擊楚,乃使龍且往擊之。淮陰侯與戰,騎將灌嬰擊之,大破楚軍,殺龍且。韓信因自立為齊王。項王聞龍且軍破,則恐,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陰侯。淮陰侯弗聽。是時,彭越復反,下梁地,絕楚糧。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:「謹守成皋,則漢欲挑戰,慎勿與戰,毋令得東而已。我十五日必誅彭越,定梁地,復從將軍。」乃東,行擊陳留、外黃。
外黃不下。數日,已降,項王怒,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,欲阬之。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,往說項王曰:「彭越彊劫外黃,外黃恐,故且降,待大王。大王至,又皆阬之,百姓豈有歸心?從此以東,梁地十餘城皆恐,莫肯下矣。」項王然其言,乃赦外黃當阬者。東至睢陽,聞之皆爭下項王。
漢果數挑楚軍戰,楚軍不出。使人辱之,五六日,大司馬怒,渡兵汜水。士卒半渡,漢擊之,大破楚軍,盡得楚國貨賂。大司馬咎、長史翳、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。大司馬咎者,故蘄獄掾,長史欣亦故櫟陽獄吏,兩人嘗有德於項梁,是以項王信任之。當是時,項王在睢陽,聞海春侯軍敗,則引兵還。漢軍方圍鐘離眛於滎陽東,項王至,漢軍畏楚,盡走險阻。
是時,漢兵盛食多,項王兵罷食絕。漢遣陸賈說項王,請太公,項王弗聽。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,項王乃與漢約,中分天下,割鴻溝以西者為漢,鴻溝而東者為楚。項王許之,即歸漢王父母妻子。軍皆呼萬歲。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。匿弗肯復見。曰:「此天下辯士,所居傾國,故號為平國君。」項王已約,乃引兵解而東歸。
漢欲西歸,張良、陳平說曰:「漢有天下太半,而諸侯皆附之。楚兵罷食盡,此天亡楚之時也,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。今釋弗擊,此所謂『養虎自遺患』也。」漢王聽之。漢五年,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,止軍,與淮陰侯韓信、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。至固陵,而信、越之兵不會。楚擊漢軍,大破之。漢王復入壁,深塹而自守。謂張子房曰:「諸侯不從約,為之柰何?」對曰:「楚兵且破,信、越未有分地,其不至固宜。君王能與共分天下,今可立致也。即不能,事未可知也。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,盡與韓信;睢陽以北至谷城,以與彭越:使各自為戰,則楚易敗也。」漢王曰:「善。」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、彭越曰:「并力擊楚。楚破,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,睢陽以北至谷城與彭相國。」使者至,韓信、彭越皆報曰:「請今進兵。」韓信乃從齊往,劉賈軍從壽春并行,屠城父,至垓下。大司馬周殷叛楚,以舒屠六,舉九江兵,隨劉賈、彭越皆會垓下,詣項王。
項王軍壁垓下,兵少食盡,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。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,項王乃大驚曰:「漢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」項王則夜起,飲帳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從;駿馬名騅,常騎之。於是項王乃悲歌慨,自為詩曰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柰何,虞兮虞兮柰若何!」歌數闋,美人和之。項王泣數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視。
於是項王乃上馬騎,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,直夜潰圍南出,馳走。平明,漢軍乃覺之,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。項王渡淮,騎能屬者百餘人耳。項王至陰陵,迷失道,問一田父,田父紿曰「左」。左,乃陷大澤中。以故漢追及之。項王乃復引兵而東,至東城,乃有二十八騎。漢騎追者數千人。項王自度不得脫。謂其騎曰:「吾起兵至今八歲矣,身七十餘戰,所當者破,所擊者服,未嘗敗北,遂霸有天下。然今卒困於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今日固決死,願為諸君快戰,必三勝之,為諸君潰圍,斬將,刈旗,令諸君知天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」乃分其騎以為四隊,四向。漢軍圍之數重。項王謂其騎曰:「吾為公取彼一將。」令四面騎馳下,期山東為三處。於是項王大呼馳下,漢軍皆披靡,遂斬漢一將。是時,赤泉侯為騎將,追項王,項王瞋目而叱之,赤泉侯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。漢軍不知項王所在,乃分軍為三,復圍之。項王乃馳,復斬漢一都尉,殺數十百人,復聚其騎,亡其兩騎耳。乃謂其騎曰:「何如?」騎皆伏曰:「如大王言。」
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。烏江亭長檥船待,謂項王曰:「江東雖小,地方千里,眾數十萬人,亦足王也。願大王急渡。今獨臣有船,漢軍至,無以渡。」項王笑曰: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乃謂亭長曰:「吾知公長者。吾騎此馬五歲,所當無敵,嘗一日行千里,不忍殺之,以賜公。」乃令騎皆下馬步行,持短兵接戰。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。項王身亦被十餘創。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,曰:「若非吾故人乎?」馬童面之,指王翳曰:「此項王也。」項王乃曰:「吾聞漢購我頭千金,邑萬戶,吾為若德。」乃自刎而死。王翳取其頭,餘騎相蹂踐爭項王,相殺者數十人。最其後,郎中騎楊喜,騎司馬呂馬童,郎中呂勝、楊武各得其一體。五人共會其體,皆是。故分其地為五:封呂馬童為中水侯,封王翳為杜衍侯,封楊喜為赤泉侯,封楊武為吳防侯,封呂勝為涅陽侯。
項王已死,楚地皆降漢,獨魯不下。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,為其守禮義,為主死節,乃持項王頭視魯,魯父兄乃降。始,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,及其死,魯最後下,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。漢王為發哀,泣之而去。
諸項氏枝屬,漢王皆不誅。乃封項伯為射陽侯。桃侯、平皋侯、玄武侯皆項氏,賜姓劉。
太史公曰:吾聞之周生曰「舜目蓋重瞳子」,又聞項羽亦重瞳子。羽豈其苗裔邪?何興之暴也!夫秦失其政,陳涉首難,豪傑蜂起,相與并爭,不可勝數。然羽非有尺寸,乘執起隴畝之中,三年,遂將五諸侯滅秦,分裂天下,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號為「霸王」,位雖不終,近古以來未嘗有也。及羽背關懷楚,放逐義帝而自立,怨王侯叛己,難矣。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五年卒亡其國,身死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乃引「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」,豈不謬哉!

開展日 陳紫曈

11月1日,是專題研習開展日。鯬老師要Adrian抽籤,不幸我們抽中了項羽!我最討厭他呢!因為他很暴躁和有野心。但是,聽完鯬老師的講解後,才發覺,原來項羽是個重情的人!!!!!他竟然為了虞姖而寫了垓下歌給她呢!他令我刮目相看!!!

項羽的個性 陳紫曈

英雄,下個定義:應是豪氣干雲的人物

悲劇英雄應是因雄心壯志未酬而犧升的人物,我覺得項羽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項羽武勇過人,帶兵打仗有一套方法,可惜敗於個性,以致人才流失終究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........

項羽的個性與志向的衝突非常大!根據記載..他是一個寬厚但是容易被激怒的人

對於同袍兄弟愛護有加,看天下蒼生疾苦而向劉邦發出決一死戰的邀約.........可惜容易腦衝血!其他地方看來天生勇武,銳不可擋,怎樣都是將才.........可惜敵不過命運!後期剛愎自用,不信任手下大將,導致自己獨木難支,帝國一夜崩潰;唉!《項羽》敗在草莽劉邦的手下,末了一代霸王居然慘遭分屍以領賞。

至於劉邦, 性情豁達大度, 知人善任,起初參加由陳勝,吳廣帶領的起義,後加入楚國的陣營,趁另一位將軍項羽,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,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,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,滅了秦朝,還被項羽封為漢王.并以蜀地為基地,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.劉邦在文有張良,武有韓信,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,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, 項羽突圍不果,自殺于烏江邊.

劉邦消滅了項羽後,統一了中國,建立漢王朝,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,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.

分工表 陳紫曈

分工 負責人員
封面 Aman
目錄 Kelly L
引言/簡介 Adrian
分工表 Rachelle
資料搜集(話劇內容) All people
總結 Thomas
感想 All people

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

項羽的生平事蹟-盧俊宏

項羽的簡介
項羽(公元前232年-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秦末楚地人。出生於名將世家,精通兵法,武藝高強。因祖父項燕為秦所殺,而立下反秦之志。
  公元前209年與叔父項梁殺秦會稽郡守殷通,在吳(江蘇蘇州)起義,並擊敗秦將章邯。

   項梁戰死後,章邯圍困趙地義軍。楚懷王命項羽為次將,與主將宋義率軍營救。宋義行至河南安陽,逗留不前。項羽殺死宋義,率軍渡過漳水,在鉅鹿之戰中摧毀秦軍主力。接著揮師西進,攻破函谷關,屯軍灞上,舉行鴻門宴,自稱西楚霸王,大封諸侯,儼然成為天下的共主。

  不久,他焚燒咸陽,率軍東歸,與劉邦展開了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。後在垓下被劉邦打敗,在烏江(今安徽和縣東北)刎頸自殺

項羽(前232年-前202年),名籍,字羽,古代中國將領,秦下相(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)人,後遷吳中(今江蘇省蘇州市)。秦末時被楚義帝封為「魯公」,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,秦亡後自封「西楚霸王」,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,後在楚漢戰爭中的垓下之戰為劉邦所敗,逃亡至東城被殺。《史記•項羽本紀》稱項羽在烏江(今安徽和縣)自刎而死。
項羽的勇武可稱天下無敵(中國歷史對其有「羽之神勇,千古無二」的評價),他是中國數千年來最以勇猛聞名的統帥,「霸王」一詞,專指項羽。

開展日 盧俊宏

今天,我和同學們一起到通識室舉行專題研習的開展日。黎老師讓我去抽籤,我心中不斷祈禱,希望能抽中孫文先生,我卻抽到’西楚霸王’ –項羽!我十分沮喪,因為我討厭他的性格。我不斷埋怨自己抽了項羽為專題研習,但是我細心回想:其實我可以學習他的長處,去蕪存菁,對自己是百益而無一害!

開展日—Marcus So Ho Mang

十一月一日是專題研習的開展日,我十分興奮,因為在成果展示日中可以有機會得獎。
當我知道我在那一組後, 我有一點兒失望,因為我不能和我的朋友一起做專題研習, 雖然如此, 但我同時也很開心, 因為我們那組的「候選人」是項羽, 他雖然做了很多不好的事, 我還很喜歡這位歷史人物。
為了我們的候選人, 我們也經過討論後, 為組改了一個名字—西楚霸王組。

項羽的生平-marcus

家世出身

項羽是項燕的孫子,楚國的貴族。項羽家族乃楚宗室,項氏來源於楚國王室羋姓,後被封於項地,所以以地為氏。[來源請求]

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將領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項羽本人據載是重瞳,[1]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,是中國傳統上認為的聖人異相,之前重瞳者,有傳說帝王舜與春秋五霸的晉文公。

項羽身長八尺有餘(《漢書》中記載為八尺二寸),力能扛鼎,才氣過人。

少有大志
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說項羽「少時,學書不成,去,學劍,又不成。」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,羽說:「書足以記名姓而已。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」於是項梁不教他讀書與劍術,改教他兵法,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,便不肯全部學完。

後來項梁因故殺人,躲避仇家,連同項羽逃亡到吳(今江蘇南部)定居。秦始皇巡遊會稽吳中(郡治在今江蘇蘇州)時,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,羽說「彼可取而代之」,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
起兵反秦
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七月,陳勝吳廣起兵反秦,到了九月,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。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。項梁在吳縣(今蘇州)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

後來項梁率領八千烏程兵(即是那八千江東子弟兵)渡過長江,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,兵力增至六、七萬人,進駐下邳。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,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熊心,立他為楚王,仍號「楚懷王」,以爭取楚地民心。

鉅鹿之戰



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,章邯其後率軍攻趙國,大敗趙軍,趙王趙歇退至鉅鹿(又名巨鹿)。楚懷王自定陶敗後遷都至彭城,任命宋義為上將軍,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,並封項羽為長安侯,魯為采地,故項羽又稱魯公。項羽敗亡後,魯地仍然為項羽守,不降漢,至見項羽人頭,且劉邦滿足魯人的要求後方降。懷王與諸將約定,「先入關中者」封王。[1]

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,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。項羽建議進兵,但宋義不接納,項羽便殺了宋義,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,擁立羽為假上將軍。項羽派人稟報楚懷王,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前207年,項羽進兵鉅鹿,先遣英布、蒲將軍兩將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,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,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沒退路,只有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沉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最後項羽九戰九勝,據司馬遷《史記》記述,楚軍無不以一敵十,大破秦軍三十萬。當時帶領援兵的諸侯僅作觀戰(即成語「作壁上觀」),項羽轅門召見時,諸侯全部嚇得跪行,無一敢抬頭看項羽(膝行而前,莫敢仰視)。項羽成為「諸侯上將軍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
秦將軍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坑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卻沒有殺死仇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,打算以章邯等人來治軍於秦朝的舊帝都。

進入關中
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了一步佔領秦都咸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[1]范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,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,但席間沒有殺他,劉邦平安地離去,後世稱此宴為「鴻門宴」。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後,殺秦降王子嬰,焚燒秦宮(不是阿房宮),大火維持三個月,他經過的地方「無不殘破」,關中人民對他大為失望。 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記載了項羽對平民與降卒的六次大屠殺,全部都是戰勝之後駭人聽聞的屠城與殺降:第一次襄城屠城,坑殺全城平民;第二次城陽大屠殺,殺光了此前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;第三次新安大屠殺,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;第四次咸陽大屠殺,殺戮關中平民無計,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;第五次破齊大屠殺,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,大劫掠大燒殺,逼反復辟後的齊國; 種種大規模暴行之外,項羽又恢復了戰國大煮活人的烹殺,後來又有殺楚懷王、殺秦王子嬰並嬴氏皇族、大掘秦始皇陵等暴行。項羽頻頻大規模施暴,使大屠殺的酷烈惡風在秦末之亂中驟然暴長。

自立為王

這時韓生勸說項羽留駐關中,可成就霸業,兩人的對話引出了一些後世常用的成語。

錦衣夜行

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,他說:「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。」此為成語衣錦還鄉和錦衣夜行的由來。

沐猴而冠

韓生因為項羽不留關中,批評項羽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項羽聽說後烹殺了他。[1]

之後,項羽尊懷王為楚義帝,仗着滅秦功高,另行分封天下。項羽自立為「西楚霸王」,統治梁楚九郡,定都彭城。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原有的魏王豹、趙王歇、燕王韓廣、齊王田市則被徙封到偏遠地方;又違背與懷王之約,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,封給章邯、司馬欣、董翳三位秦朝降將,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。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
不久項羽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,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。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,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,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。

楚漢戰爭


前206年,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,項羽因為正在討伐田榮,沒有全力攻擊劉邦。前205年,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,佔領彭城,項羽聞訊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,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,漢軍損失士兵二十餘萬人,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,劉邦被楚將丁公放走,僥倖逃脫。

項羽率兵向西追擊,漢軍堅守滎陽,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。前204年,滎陽危急,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,劉邦趁機西逃,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,燒死紀信,楚軍不久攻佔滎陽。

項羽百戰百勝,所向披靡,但這些僅算作戰術上的勝利。在戰略上,劉邦採納袁公的建議,採取正確的戰略,成功以自己吸引楚兵主力,派出將領不斷的騷擾楚軍後方,實行了「疲楚」之計。同時派韓信別領一支漢軍掃平項羽西楚的周邊列國,分化拉籠項羽陣營的九江王英布等,完成了對西楚的戰略包圍。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,故項羽雖百戰百勝,但是卻越打越艱難,形勢越來不利。

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。但是此時楚都彭城已為漢軍佔領,項羽只好往東南撤退。後劉邦接受張良、陳平建議,背約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項羽敗亡,身死東城。然唯有魯地明知項羽已死,但效忠於項羽,不肯投降。劉邦圍城,但嘉其乃為禮儀守節之地,放棄攻城計劃,以和平解決魯地。劉邦向魯人出示項羽人頭,並且答應以禮安葬項羽,魯地方降漢。魯人投降,劉邦即以魯公之禮葬項羽於魯之谷城,並親臨其喪。

烏江自刎

 垓下歌  
力拔山兮氣蓋世
時不利兮騅不逝 
騅不逝兮可奈何 
虞兮虞兮奈若何 


前202年初,漢軍三方共四十萬在垓下包圍了糧食不足的項羽軍隊,並讓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,讓項羽軍誤以為他們的家鄉已經被漢軍掌握。這「四面楚歌」心理戰術,使項羽的軍隊軍心渙散。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《垓下歌》後,項羽率精銳騎兵決定突圍。

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灌嬰帶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渡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。項羽在陰陵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

項羽到達東城時只剩28騎,被漢軍騎兵追至。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,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,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項羽又突然衝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兩個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

項羽退至烏江,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,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,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,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,所以不肯渡江。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,最後楚軍全部戰死,項羽獨自力戰漢軍,殺數百人,但也受了幾十處傷。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,便說「聽說劉邦用千金的價格、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,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」,然後自刎而死。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、副將王翳等五人所得,他們各自得到獎賞。項羽死後,西楚其餘地方皆向漢投降,因項羽封魯公,故魯地遲遲不肯投降,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後才肯投降。

之後,漢王劉邦在穀城(今山東省濟南平陰縣)以魯公禮安葬項羽,並親為發哀,哭之而去。

資料來源: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A0%85%E7%BE%B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