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

項羽資料肥MAX

家世出身
项羽是项燕的孙子,楚国的贵族。项羽家族乃楚宗室,项氏来源于楚国王室芈姓,後被封于项地,所以以地为氏。[來源請求]

項羽的祖父項燕是楚國將領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,[1]即双眼各有两个相叠瞳孔,是中国传统上认为的圣人异相,之前重瞳者,有傳說帝王舜与春秋五霸的晋文公。

项羽身长八尺有余(《汉书》中记载为八尺二寸)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

少有大志
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說項羽「少時,學書不成,去,學劍,又不成。」其叔父項梁因此不滿他,羽說:「書足以記名姓而已。劍一人敵,不足學,學萬人敵。」於是項梁不教他讀書與劍術,改教他兵法,但項羽略知大意以後,便不肯全部學完。

後來項梁因故殺人,躲避仇家,連同項羽逃亡到吳(今江蘇南部)定居。秦始皇巡遊會稽吳中(郡治在今浙江湖州)時,項羽跟項梁一起旁觀皇帝出巡,羽說「彼可取而代之」,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
起兵反秦
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七月,陳勝吳廣起兵反秦,到了九月,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。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。項梁在吴县(今苏州)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

後來項梁率領八千乌程兵(即是那八千江东子弟兵)渡過長江,得到一些反秦軍隊的歸附,兵力增至六、七萬人,進駐下邳。項梁採納范增的建議,在民間找到楚懷王嫡孫熊心,立他為楚王,仍號“楚懷王”,以爭取楚地民心。


鉅鹿之戰
項梁後來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,章邯其後率軍攻趙國,大敗趙軍,趙王趙歇退至鉅鹿(又名巨鹿)。楚懷王自定陶敗後遷都至彭城,任命宋義為上將軍,項羽為次將率兵救趙,並封項羽为长安侯,鲁为采地,故项羽又称魯公。项羽败亡后,鲁地仍然为项羽守,不降汉,至见项羽人头,且刘邦满足鲁人的要求后方降。懷王與諸將約定,「先入關中者」封王。[1]

宋義軍到達安陽後停止前進,在當地停留了四十六日。項羽建議進兵,但宋義不接納,項羽便殺了宋義,楚軍諸將不敢反抗項羽,擁立羽為假上將軍。項羽派人稟報楚懷王,懷王便任命項羽為上將軍。前207年,項羽進兵鉅鹿,先遣英布、蒲將軍兩將率二万人渡河擊秦軍,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,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沒退路,只有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沉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最后项羽九战九胜,據司馬遷《史記》記述,楚軍無不以一敵十,大破秦军三十万。當時帶領援兵的諸侯僅作觀戰(即成语“作壁上觀”),项羽辕门召见时,諸侯全部吓得跪行,无一敢抬头看项羽(膝行而前,莫敢仰視)。項羽成為「諸侯上將軍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秦將軍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坑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却沒有殺死仇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,打算以章邯等人來治軍於秦朝的舊帝都。

進入關中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了一步佔領秦都咸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[1]范增遊說項羽鏟除劉邦,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,但席間沒有殺他,劉邦平安地離去,後世稱此宴為「鴻門宴」。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後,殺秦降王子嬰,焚燒秦宫(不是阿房宫),大火維持三個月,他經過的地方「無不殘破」,關中人民對他大為失望。 《史記.項羽本紀》記載了項羽对平民與降卒的六次大屠殺,全部都是戰勝之後駭人聽聞的屠城與殺降:第一次襄城屠城,坑殺全城平民;第二次城陽大屠殺,殺光了此前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;第三次新安大屠殺,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;第四次咸陽大屠殺,殺戮關中平民無計,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;第五次破齊大屠殺,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,大劫掠大燒殺,逼反復辟後的齊國; 種種大規模暴行之外,項羽又恢復了戰國大煮活人的烹殺,後來又有殺楚懷王、殺秦王子嬰並嬴氏皇族、大掘秦始皇陵等暴行。項羽頻頻大規模施暴,使大屠殺的酷烈惡風在秦末之亂中驟然暴長。

自立為王
這時韓生勸說項羽留駐關中,可成就霸業,兩人的對話引出了一些後世常用的成語。

錦衣夜行
項羽沒有留在關中的打算,他說:「富貴不歸故鄉,如衣繡夜行,誰知之者。」此为成語衣錦還鄉和錦衣夜行的由來。


沐猴而冠
韓生因為項羽不留關中,批評項羽:「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」項羽聽說後烹殺了他。[1]

之後,項羽尊懷王為楚義帝,仗著滅秦功高,另行分封天下。項羽自立為“西楚霸王”,統治梁楚九郡,定都彭城。他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原有的魏王豹、趙王歇、燕王韓廣、齊王田市則被徙封到偏遠地方;又違背與懷王之約,把原本應為劉邦所有的關中,封給章邯、司馬欣、董翳三位秦朝降將,將劉邦封到漢中當漢王。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
不久項羽把義帝徙至長沙郴縣,暗中命人在半途殺死他。同年田榮起兵自立為齊王,又派兵支援陳餘擊敗常山王張耳,陳餘復立代王趙歇為趙王。



主条目:楚漢戰爭
前206年,漢王劉邦出兵佔領關中,項羽因為正在討伐田榮,沒有全力攻擊劉邦。前205年,漢軍趁此機會聯合五國諸侯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攻楚,佔領彭城,項羽闻讯自齊地率三萬精兵回救,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,漢軍損失士兵二十餘萬人,睢水中的屍體甚至堵住了江流,劉邦被楚將丁公放走,僥倖逃脫。

項羽率兵向西追擊,漢軍堅守滎陽,令楚軍無法再向西前進。前204年,滎陽危急,漢將紀信扮成劉邦出城投降,劉邦趁機西逃,項羽知道中計後大怒,燒死紀信,楚軍不久攻佔滎陽。

项羽百战百胜,所向披靡,但这些仅算作战术上的胜利。在战略上,刘邦采纳袁公的建议,采取正确的战略,成功以自己吸引楚兵主力,派出将领不断的骚扰楚军后方,实行了“疲楚”之计。同时派韩信别领一支汉军扫平项羽西楚的周边列国,分化拉笼项羽阵营的九江王英布等,完成了对西楚的战略包围。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,故项羽虽百战百胜,但是却越打越艰难,形势越来不利。

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。但是此时楚都彭城已为汉军占领,项羽只好往东南撤退。后劉邦接受张良、陈平建议,背約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项羽败亡,身死东城。然唯有鲁地明知项羽已死,但效忠于项羽,不肯投降。刘邦围城,但嘉其乃为礼仪守节之地,放弃攻城计划,以和平解决鲁地。刘邦向鲁人出示项羽人头,并且答应以礼安葬项羽,鲁地方降汉。鲁人投降,刘邦即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鲁之谷城,并亲临其丧。

烏江自刎




 垓下歌

  项 羽 

 力拔山兮氣蓋世 

 時不利兮騅不逝 

 騅不逝兮可奈何 

 虞兮虞兮奈若何 


前202年初,漢軍三方共四十万在垓下包围了糧食不足的項羽军队,並让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,让项羽军误以为他们的家乡已经被汉军掌握。这“四面楚歌”心理战术,使项羽的军队军心涣散。項羽和他寵幸的虞姬在此際唱出了著名的《垓下歌》後,项羽率精锐骑兵决定突围。

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灌嬰帶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渡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。項羽在陰陵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

項羽到達東城時只剩28騎,被漢軍騎兵追至。項羽思量自己不能脫身,於是對部下表示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,並非是自己作戰不力的責任,然後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里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項羽又突然衝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两个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

項羽退至烏江,烏江亭長預備了船給他渡江,但項羽說他以前帶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,如今竟無一人可以回來,沒有面目見江東父老,所以不肯渡江。項羽命令士兵全部下馬步戰,最後楚軍全部戰死,項羽獨自力戰漢軍,殺數百人,但也受了幾十處傷。這時他看到老朋友呂馬童,便說「聽說劉邦用千金的價格、萬戶侯的地位懸賞我的人頭,我就做個人情給你吧」,然後自刎而死。項羽的屍體為呂馬童、副將王翳等五人所得,他們各自得到獎賞。項羽死後,西楚其餘地方皆向漢投降,因項羽封魯公,故魯地遲遲不肯投降,直到漢軍出示了項羽首級之後才肯投降。

之後,漢王劉邦在穀城(今山東省濟南平陰縣)以魯公禮安葬項羽,並親為發哀,哭之而去。

部下
項伯,項籍的伯父,刘邦称帝赐姓刘,改名为刘缠,封射阳侯。公元前192年去世,其嗣子有罪,不得继承其爵位,国除。射阳位于今江苏宝应射阳湖镇一带。
項莊,項籍堂弟。
項聲
項它,项羽败亡后归汉,赐姓刘,汉高祖七年(前200年)封平皋侯,孝惠五年(公元190)年去世,谥炀侯,子共侯刘(项)远嗣。汉武帝元鼎五年,侯项胜坐酹金免。
項悍
項冠
項嬰,被項籍派往張耳當監察官,後被張耳所殺。
范增,項籍的軍師,後來不受項籍信任而離開。
龍且,項籍麾下大將。
英布,項籍麾下大將,被封為九江王,後來投靠劉邦。
陳平,本魏王咎的太仆,屡次劝谏魏王咎而不被采用,离去。项羽过来后投项羽,随项羽入关,赐爵平爵卿。楚汉战争开始,殷王反楚,陈平率军平定。不久,汉军再次进攻殷王,殷王再次降汉,项羽大怒,迁怒于当初平定殷王的人并要杀他们。陈平于离开项羽投奔劉邦。
韓信,項籍麾下執戟郎,不被重用而投靠劉邦。
鍾離昧,項籍麾下大將,西楚滅亡後為韓信所殺。
季布,項籍麾下大將,西楚滅亡後由夏侯嬰推薦仕漢。高后时期阻止朝中的主战派对匈奴用兵,被吕后采纳。汉文帝初期出任汉朝的经济大省河东郡的太守。
蒲將軍
桓楚
周殷,項籍信任的親信,任大司馬,垓下之戰前倒戈於劉邦。
呂馬童,項籍的同鄉,後來投靠劉邦。
利幾,項籍的部下,西漢時為穎川侯,後來叛亂不成,下落不明。
叔孫通,於彭城之戰後投靠劉邦。
虞子期,項籍之妻虞姬的兄長。
武涉,項籍麾下的論客,曾往韓信處勸降,事不成。
丁公,項籍麾下騎將,季布和季心的同母异父兄弟,於彭城之戰放走劉邦,西漢時被劉邦斬首。

歷史爭議
由於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、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及《漢書·灌嬰傳》有提及項羽「身死東城」、「追殺項羽東城」等,有人認為項羽是在東城自刎而不是烏江,[2]但其觀點沒有被廣泛接受。

文化影响
项羽的武勇和其个性为漢族千古流传。项羽性格刚烈,甚至刚愎自用,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。但他宁死不愿愧对江东父老,和他与虞姬悲壮美丽的爱情,也为中國历史所追思,是「霸王」一詞的專屬者。

中国传统戏曲中多有与项羽有关的内容,如近代京剧中有名剧霸王别姬。

由於項羽在江邊自盡,世人感念,建廟奉祀,陳朝時甚至尊封為帝。後人則尊為諸「水仙王」之一,希望項羽的英靈可以保佑漁民及水上運輸、貿易的安全。

評價
《史記》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:“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五年卒亡其國,身死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乃引『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』,豈不謬哉!”但是,司马迁在史记中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,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,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而无帝王(皇帝)衔头的人。少数史学家甚至有提出司马迁可能在影射秦汉之间还存在一个楚朝,可因为存在时间太短以及被汉朝文禁而被慢慢淡出历史,当然这些推测因为缺少其他佐证而无法成为主流。

项羽的主要军事对手韓信曾批評項羽為:“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,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。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,又曾遷逐楚義帝,用兵趕盡殺絕。雖名為霸王,其實民心盡失。”

唐代才子杜牧有詩《題烏江亭》:「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江東弟子多才俊,捲土重來未可知。」

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,他在《題烏江亭》說:「百戰疲勞壯士衰,中原一敗勢難回。江東子弟今雖在,肯與君王捲土來。」

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赞云:「生當作人傑,死亦為鬼雄,至今思项羽,不肯過江東。」

明末流寇首領張獻忠曾經評歷代帝王,以西楚霸王為第一。

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有词云: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,毛泽东进一步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: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,放走刘邦;机械遵守鸿沟协定;以及建都徐州(当时叫彭城)。

很累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