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

項羽生平及事蹟 Rachelle

項羽(前232──前202),名籍,字羽,下相(今江蘇宿遷西南)人。楚國將門後裔。祖父項燕是楚國名將,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陣亡,其祖先項氏多人也是楚國將領。項羽本人據載是重瞳,即雙眼各有兩個相疊瞳孔,是中國傳統上認爲的聖人異相,之前重瞳者,有傳說帝王舜與春秋五霸的晉文公。

少有大志

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,又學劍,仍不成。立志要學「萬人敵」於是從叔父學兵法。但僅「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學。」項羽身高八尺,力能舉鼎,年青時志向遠大。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(今錢塘江)時,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,便脫口而上:「彼可取而代也。」嚇得項梁急掩其口,從此對項羽另眼相看。
秦二世元年(前209),陳勝、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,揭竿而起,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。二十四歲的項羽,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台。

起兵反秦

會稽守殷通打算反秦,找項梁商議,但項梁和項羽殺了殷通。史書記載當時項羽在殷通府中殺了數十到一百人左右。項梁自行舉兵反秦,不久便召集了精兵八千人。項梁自任為會稽守,項羽則任裨將。
「為從民所望」,採納謀士范增建議,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,建都於盱眙,仍稱楚懷王。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,「益輕秦,有驕色」。結果在定陶(今山東定陶縣西北)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,項梁戰死。

鉅鹿之戰

定陶之戰後,秦軍北渡黃河,將趙軍圍困於巨鹿(今河北平鄉)。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,項羽為次將,率兵救援。宋義率軍到達安陽(今河南安陽南),便畏縮不前,屯兵四十六天。當時,陰雨連綿,起義軍缺衣少糧,處於困境之中。項羽當機立斷,殺了宋義,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,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。
前207年,項羽進兵鉅鹿,先遣英布等率二萬人渡河擊秦軍,項羽隨後率其餘楚軍渡河,命令部下在渡河後砸碎鍋子與鑿沈船隻,意謂不得勝就死,後世稱之為「破釜沈舟」,意謂決一死戰的意思。一到戰場,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,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,把秦軍包圍起來。項羽身先士卒,衝鋒陷陣,楚軍個個勇猛殺敵,一以當十,九戰九捷,大敗秦軍,俘獲秦將王離,殺死秦副將蘇角,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,解了巨鹿之圍。其他反秦諸侯軍望風歸附,項羽轅門召見時,全部嚇得跪行,無一敢擡頭看項羽。項羽成為諸侯上將軍,為各路諸侯軍隊的統帥。
秦將章邯其後率所部向項羽投降,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,於是命楚軍在一夜間在新安城南殺掉秦降兵二十餘萬人,但卻沒有殺死仇人章邯、秦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。

鴻門宴客
項羽繼續向關中進軍,但沛公劉邦已經搶先一步佔領秦都鹹陽,劉邦的部下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說「沛公欲王關中,使子嬰為相,珍寶盡有之。」項羽大怒。當時項羽統率四十萬軍隊,而劉邦只得十萬人。劉邦自度力量不敵項羽,便採納張良計策,拉攏項羽叔父項伯,親自到鴻門請罪。鴻門宴上,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。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,暗示項羽殺死劉邦,項羽卻憂柔寡斷,被劉邦借故逃脫。范增曰:「豎子不足與謀!」前206年,項羽進入咸陽,殺秦降王子嬰,燒秦宮室。

自立為王

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,以諸侯上將軍自居,發號施令。他自立為西楚霸王,取梁、楚之地九郡(占有今江蘇、安徽、山東、河南部分地區),定都彭城(今江蘇徐州)。同時又割地封王,分封了十八個諸侯。把原來六國的土地封給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軍將領,而將魏王豹、趙王歇、燕王韓廣、齊王田市封到偏遠地方;封劉邦為漢王,王漢中、巴蜀,企圖限制劉邦勢力的發展,使其不得東進。結果養虎貽患,導致漢軍勢力日後捲土重來。而這些不當的分封措施,使得一些人對項羽不服,埋下了日後項羽多面受敵,因而失敗的種子。

楚漢相爭

由於項羽分封不公,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。先是田榮據齊反楚,項羽急忙率軍討伐,劉邦便乘隙東進。公元前208年八月,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,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,迅速東進,直抵陽夏(今河南太康)。接著,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,一舉攻入楚都彭城,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。

戰鬥從拂曉開始,楚軍勇猛頑強,邊打邊衝。到了午時,已將漢軍打得大敗。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,漢軍紛紛落水,死者十餘萬。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,楚軍追擊至靈壁(在今安徽省)以東的睢水上,又殲滅數十萬人。劉邦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,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。彭城一戰,項羽決策果斷,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,出敵不意,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,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。

鴻溝為界

此後楚漢兩軍在今河南省地區成拉鋸局面,然而韓信所率漢軍在黃河以北地區屢勝,彭越也率領部眾侵擾楚軍後方,形勢開始對項羽不利。
前203年,楚漢議和,平分天下,以鴻溝為界,西歸漢,東歸楚。項羽率軍東歸,劉邦不久背約,出兵攻楚。劉邦約定韓信及彭越合擊項羽,可是二人卻按兵不動,結果劉邦在固陵被項羽打得大敗。劉邦一方面固守,另一方面以事成後裂土封王利誘韓信及彭越出兵,終於使他們帶兵會合劉邦。

四面楚歌

漢高帝五年(前202),劉邦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,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。此時,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,士氣低落。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。項羽大為吃驚,便借酒澆愁,慷慨悲涼地唱道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。騅不逝兮可奈何干,虞兮虞兮若奈何﹖」歌數闋,美人和之。項羽泣下數行,左右皆泣,莫能仰視。於是項羽乃上馬,麾下壯士騎從者800餘人,夜突圍南走。

烏江自刎

項羽率八百餘人突圍,漢軍以五千騎兵緊追不捨。渡過淮水以後,項羽的騎兵只剩下百多人。項羽在陰陵迷路,向路邊的農夫問路,農夫謊報路徑,使項羽軍迷失在大澤當中。來到東城(今安徽定遠東南),只剩二十八人。他帶領自己的騎兵突擊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將領,漢軍的騎將「人馬俱驚,辟易數裏」。由於項羽把騎兵分成三隊,漢軍不知道項羽真正的位置,只能分散軍隊包圍。項羽又突然衝下去,殺死了漢軍的一個都尉,殺傷近百人,自己的二十八人只損失兩個,以此作為自己強悍戰鬥力的證明。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,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,奮力拚殺一陣,遂橫劍自刎而死。

評價

項羽是一位超群的軍事統帥。他能征善戰,戰場上豪氣蓋世,叱吒風雲。巨鹿之戰,項羽破釜沉舟,以寡擊眾,全殲秦軍主力,客觀上為劉邦進入咸陽,推翻秦朝創造了條件。楚漢戰爭中,破田榮,救彭成,救滎陽,奪成皋,一生大戰數十次,多獲勝利。所以,古人稱他「有百戰百勝之才」(蘇洵嘉祐集‧項籍)。

明代凌約言說:「羽殺會稽守,則一府懾伏,莫敢起;羽殺宋義,諸將皆懾伏,莫敢枝梧;羽救鉅鹿,諸侯莫敢縱兵;已破秦軍,諸侯膝行而前,莫敢仰視。勢愈張而人愈懼;下四『莫敢』字,而羽當時勇猛可想見也。」

鉅鹿戰後,是項羽一生中最光榮的時刻,也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責任,當時各國對他這樣一個楚國的將領的支持,可惜他不能義無反顧、別無懸念、勇往直前,全力以赴。鴻門宴是歷史的轉折點,亦是《項羽‧本紀》的轉折點,如果說在此以前是作者全力歌頌項羽英雄一面的話,那麼鴻門宴以後,主要就是表現項羽的頭腦遲鈍、優柔寡斷,完全缺乏政治鬥爭手腕的一面了。

弱點及錯誤

殘暴、不善用人、缺乏政治頭腦,無統一全國的想法。

秦朝滅亡後,他自稱霸王,忙於分封諸侯,扶持六國貴族的殘餘勢力,違背了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,造成了混亂割據的局面。他行為殘暴,坑殺秦降卒二十萬餘。入關後,火燒秦宮,大火三月不息。他燒殺虜掠的暴行,違背了人民的意志,是他戰敗的根本原因。項羽自恃武功以威懾諸侯,缺乏遠見,不爭取同盟。又妒賢嫉能,不能用人,招致眾叛親進,軍心渙散。軍事上,他缺少戰略家的眼光,剛愎自用,不納頁良。以致屢失戰機,沒有鞏固的後方基地,沒有充足的糧餉和兵源,雖然屢戰屢勝,反而由盛而衰。所以,雖然項羽具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,最終也難以避免失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